汉语的翻译史-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时期
www.021fy.com [2005-01-15] 上海雨林翻译公司
我国的翻译事业有着悠久的历史。当许多的国家还没有自己的文字的时候,我国的翻译事业就产生了。据有关史书记载,周朝和秦始皇时代,语言中已有了外来语,说明当时已有翻译活动了。但比较一致的看法,认为我国的翻译业始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,即公元一四八年。根据翻译的内容,可以把翻译史分为四个时期。
三、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时期
“五四”以后,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和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的翻译业,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。
从内容来说,我国开始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、文艺理论、苏俄及各国的进步文艺作品的大量翻译。比如《俄国共产党党章》、《共产党宣言》、《家族、私有财产及国家之起源》、《政治经济学批判》、《资本论》、《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》、《联共党史简明教程》、《剩余价值学说史》这些马列经典著作,就是这一期的译品。这些译品成为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指南。文学方面,如俄国的普希金、莱蒙托夫、托尔斯泰、果戈理、屠格涅夫、契诃夫的作品,法国作家雨果、莫泊桑的作品,也陆续介绍进来。从形式来说,白说文代替了文言文,白话文在译本中占了统治地位。
这一时期比较有成就的翻译家有成仿吾、郁达夫、曹靖云、韦素园、冯至、梁实秋、周作人、胡适、田汉、傅雷等;影响最大的有鲁迅和瞿秋白。鲁迅的译约占全集的一半以上,著名的有法捷耶夫的《毁灭》、果戈理的《死魂灵》、普列汉诺夫的《艺术论》等,还进行了翻译理论的研究,组织翻译工作,如组织未名社,对翻译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。瞿秋白的译作也占本人文集的二分之一,他是马、恩、列关于文学之经典理论最早的有系统的介绍者;还翻译了普希多、果戈理、托尔斯泰、高尔基等人的作品,他译的《海燕》,至今读来脍灸人口。他对翻译理论的贡献也是不小的。
马列主义的输入,苏俄及其他进少文化的引进,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革命、中国新文化的发展。